一行人沿着官道继续向北而行,官道两旁,杨树高大挺拔,枝叶繁茂,随风轻轻摇曳,仿佛在为过往的行人招手致意。他们踏入了下一个县境,此地的田间,一片片冬小麦正茁壮生长,那绿油油的麦苗,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色绒毯,生机勃勃,甚是惹人喜爱。
孩子们见这冬小麦模样与往常所见的庄稼有所不同,皆是面露好奇之色,纷纷围拢过来,你一言我一语地询问着。当地一位朴实的农夫见状,便停下手中的活计,脸上挂着和蔼的笑容,耐心地向孩子们讲解起冬小麦的奥秘。
“这冬小麦啊,可真是个神奇的庄稼。”农夫用手轻轻抚摸着麦苗,眼神中满是喜爱与敬畏,“它能在那大雪纷飞的寒冬里,依然顽强地存活下来。当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,覆盖在它的身上,它却毫不畏惧,像是在和这严寒较劲儿。等到春回大地,冰雪消融,它便又精神抖擞地继续生长,抽穗、灌浆,到了夏天,便能迎来丰收。”
孩子们听得入神,眼中满是惊叹。农夫又接着说道:“要是赶上雨季,别的庄稼被水淹了,收成不好,这冬小麦就能帮上大忙,多少能弥补一些损失。它可真是咱庄稼人的贴心宝贝。”
孩子们听完,心中对这冬小麦不禁生出几分敬意。他们觉得,这冬小麦就像是那岁寒三友中的松竹梅一般,有着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。松树在寒冬中依然挺拔,竹子在风霜中傲然挺立,梅花在冰雪中绽放芬芳,而冬小麦则在大雪中默默生长,虽不如松竹梅那般引人注目,却同样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,只是世人往往忽略了它的存在。
这小小的一株冬小麦,竟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,让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顽强有了更深的感悟。
夜晚宿在农家,见到几道菜,居然有豆腐,还有豆浆,豆腐皮,豆芽。小桂忍不住问:“请问大婶,你们这里除了种冬小麦,是还种黄豆吗?”那负责做饭的农妇,惊讶地看向小桂问:“这位夫人,您怎么知道的?”小桂指着那些豆子做的菜。农妇笑着答:“对啊,我们全村都种黄豆,这黄豆能做出好多的菜。我们村子都是靠着做黄豆生意,才能过上稍微好一点的日子。”“那明日可否让我们这些孩子们看看你们如何做豆腐?他们只是好奇,不会耽误你们干活儿的。”小桂问道。“那有啥的,公子们愿意看,就看看。”那农妇爽快地答应了。
吃完饭的时候,小桂给他们讲了黄豆。“孩子们,今日我便与你们讲讲这黄豆的妙处。黄豆,乃豆中之佳品,其药用与食用价值皆不可小觑。
从药用而言,黄豆味甘性平,入脾、胃经。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载,黄豆能健脾宽中,润燥消水,清热解毒,益气。脾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黄豆健脾,可助脾胃运化水谷精微,使人体气血充足,身体强健。宽中理气,可缓解胸闷腹胀之不适。润燥消水,对于体内水湿停滞所致的水肿、小便不利等症状,黄豆亦有缓解之效。清热解毒,若体内有热毒,食用黄豆可助清热排毒,使身体恢复平衡。
在食用方面,黄豆更是妙用无穷。其富含蛋白质,是素食者补充蛋白质的上佳之选。蛋白质乃人体生命活动之基础物质,可强筋健骨,益智聪慧。黄豆还可制成豆浆,清晨饮一杯,既能补充能量,又能滋养脾胃。豆浆性平和,老少皆宜。此外,黄豆还可发酵制成豆腐、豆豉等,豆腐质地细嫩,易于消化吸收,适合各个年龄段之人食用。豆豉则有独特的风味,可开胃助食,增进食欲。
孩子们,黄豆虽是寻常之物,却蕴含着大自然的馈赠。你们日后可多食黄豆及其制品,既能滋养身体,又能体会食物之妙。我和这里的婶子说好了,明日可以让你们看看是如何做豆腐和豆腐皮的。”一众孩子们都欢呼起来。“太好了!”小桂看着孩子们,自己也笑了。
第二天,天刚蒙蒙亮,许多孩子便早早地睁开了眼睛,满心欢喜地盼着能早点吃过早饭,去瞧瞧人家是怎么做豆腐的。
大人们早早地起来,为孩子们准备好洗漱用具,帮他们整理好衣衫。待孩子们洗漱完毕,便端上了热气腾腾的早餐。那是一碗碗加了糖的豆浆,香甜可口,还搭配着煎得金黄酥脆的豆渣饼。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着,嘴里不住地赞叹:“太香了!这用黄豆做的吃食,真是香得让人回味无穷啊!”
孩子们急切地想要去探个究竟,看看豆腐和豆浆究竟是如何制作出来的。那热情的婶子招呼着孩子们,领着他们走进了另一个院子。刚踏入院子,一股浓郁的豆香味便扑鼻而来,沁人心脾。院子里,一根根竹竿上晾晒着金黄的豆腐皮,也叫腐竹。有个孩子好奇地指着问:“这是什么呀?”那婶子笑着回答:“这是腐竹,一会儿你们就能尝到它的美味啦。”
小桂在一旁提醒大家,要按顺序了解整个制作过程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子里的石磨,有人正把提前泡好的黄豆一勺勺地放进磨眼儿里。另一个人则推着石磨,石磨缓缓转动,发出“吱呀吱呀”的声响。不一会儿,石磨的边缘便流出了一股白色的液体,那便是豆浆的雏形。白色的液体顺着石磨的边缘流入下面接着的桶里。那婶子把大半桶的白色液体拎走,换了一个空桶接着。她把那一桶豆浆提进了屋里,屋梁上挂着一根粗粗的绳子,下面拴着一个十字形的木棍,木棍的四个角上绑着一块白布,白布下面接着一个硕大的磨盘大的盆。那婶子把桶里的白色浑浊的液体缓缓倒入纱布中,轻轻摇晃着,只见那液体渐渐过滤出来,流入盆中,而白布里面则剩下了一些粗糙的豆渣。
接着,大婶把大盆里的豆浆倒入灶台上的大锅里,开始熬煮。随着锅里的豆浆逐渐沸腾,一股浓郁的豆香味弥漫开来,让人垂涎欲滴。大婶拿起一个瓢,舀了一些豆浆尝了尝,说道:“还得再熬一会儿。”又熬了一刻钟,大婶再次舀了一些豆浆尝过后,满意地点了点头,给每个孩子倒了一碗,说道:“这就是豆浆了。喝的时候加上白糖,味道会更好。”孩子们接过碗,纷纷品尝起来,脸上满是惊喜。
随后,大锅里的豆浆被盛出来,倒进一个盆里。大婶往盆里加了一些白色粉末,然后耐心地等着静置了两炷香的时间。待时间到后,大婶用扁扁的勺子挖出一些,加了面条卤,递给大家,说道:“这是豆花儿。有好几种吃法,可以加面条卤,是咸味的;还可以加红糖,是甜味的。”孩子们接过豆花儿,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,纷纷感叹这豆花儿的美味。
剩下的豆浆也加了白色粉末后,大婶招呼伙计们搅拌均匀,然后倒入几个大木箱里。那木箱里早已铺好了白布。接着,上面加上木头盖子,再放上硕大的石头压着木盖子。大婶告诉孩子们:“等过几个时辰,豆腐就做好了。”
与此同时,制作豆腐皮的过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伙计们将一层层加了白色粉末的豆浆倒入模具中,盖上一层白布,再倒豆浆,如此一层层叠加,最后压上木板和大石头。
等到下午,孩子们再次跟着大婶来到这院子。伙计们先把压在豆腐皮上的大石头搬走,再拿掉木板,轻轻地拽起白布。果然,一层层金黄的豆腐皮展现在眼前,上面还印着白布的布纹细小格子。孩子们惊喜地说道:“这就是咱们昨晚吃的凉拌豆腐皮的豆腐皮啊!原来制作过程是这样的!”
而另一个木箱子里,拿走石头、打开盖子后,里面是一掌厚的白色块状物,那便是豆腐了。孩子们看着那白嫩嫩的豆腐,惊叹道:“这就是豆腐啊!太神奇了!原来这就是我们昨晚吃的白色的一块一块的,软软的东西!”
整个制作过程,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,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。他们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黄豆制品,还亲身见证了这些食物的诞生过程,心中对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充满了敬意。
另一个扣起来的大盆,上面也搭着白布。优优好奇地掀开白布,看到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白白嫩嫩、细长如丝的东西,他不禁疑惑地问:“娘亲,这里好多草根。是什么草根啊?”小桂看了一眼,忍俊不禁,蹲下身子,温柔地笑着对优优说:“乖孩子,这可不是草根,这是豆芽,就是黄豆的根。生豆芽可是一门学问呢,要提前把黄豆泡在水里一段时间,让它们吸饱水分,然后每天换上干净的水,把它们放在温暖的地方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黄豆就会慢慢地生出根来,先是小小的白芽,渐渐地,就长出这白嫩嫩、水灵灵的根,就成了豆芽了。你们昨天吃的那脆生生的,就是这豆芽呀。”“对,脆脆的,很好吃!”孩子们都大声回答着,眼中满是新奇。
“这黄豆可真是宝物啊!怎么做都能吃。真是太神奇了!”有几个大些的孩子不禁感叹道,语气中满是钦佩与赞叹。小桂点了点头,微笑着说:“可不是嘛,黄豆虽小,却有大用。它可以磨成豆浆,滋养脾胃;可以制成豆腐,软糯可口;可以发酵成豆豉,风味独特;还可以生出豆芽,清脆爽口。这小小的黄豆,就像大自然的馈赠,只要用心去发现,就能变出各种美味佳肴,滋养我们的身体,丰富我们的生活。”孩子们听了,眼中闪烁着对这神奇黄豆的敬意与喜爱,仿佛看到了这小小黄豆背后蕴含的无尽奥秘与智慧。